您现在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Company information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常见问题

Common Problem

BBIN BBIN宝盈日本半导体有雄心却没气力日本八大巨头才700亿日元搞2nm

发布日期:2022-11-21 18:47 浏览次数:

  2022年11月日本八大巨头联合成立的芯片公司Rapidus震撼问世。他的目标是在2027年量产超2nm制成的高端芯片。据日媒报道,这家公司由丰田、索尼、恺侠、电装、软银、NEC、NTT和三菱UFJ银行8家企业联合,每家出资10亿日元。同时日本政府还提供了700亿日元补贴用于开发和生产。

  而且“Rapidus”公司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源自拉丁语译为“快速”。日本意欲在未来几年内快速实现国产高端芯片的崛起,在全球半导体市场追悔“失落的三十年”。但可惜的是没有人看好这个雄心壮志啊,因为日本目前正在运行的最新逻辑半导体生产线nm制程。按照目前的工业阶段划分啊,从40nm到2nm需要跨越9个代际的微缩化。而每一次跨越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

  当年,英特尔准备从14nm向10nm过渡,但由于芯片密度提高了2.7倍,工艺技术难以支撑,导致i5和i7处理器由于良品率问题迟迟无法交货,整整卡了5年才实现量产。

  即便是独享最尖端技术的台积电,每2年更替一个代际,实现了6nm、5nm、4nm等一系列数字的进步。但由于较低的良品率,这些芯片都没能实现大规模量产。目前他们已经决定跳过这些数字,直接把资金投入3nm,2nm的量产与研发中。

  所以对于目前还在40nm制程徘徊的日本来说,在短短几年内实现2nm制程的技术跨越简直比登天还难。当然了,技术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只要钱足够多,一切皆有可能。

  那么日本投入了多少钱呢?足足700亿日元,那可是5亿美刀,35亿人民币。8家企业共同合伙,这笔“巨款”砸到半导体行业里,怎么着也得溅起点水花吧,只不过是水花小的可怜。

  自2014年以来,我国为了发展半导体产业,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一二期总多达3300亿,并撬动社会配套资金上万亿。与中国的投入相比,700亿日元简直是微不足道,这点钱还不如拿来养网军。近年来,日本的工匠精神越来越缥缈了。多发点帖子,多买点评论,说不定还能给制造业带来一些生机。

  其实对于一个产业来说,资金、人才、市场这三大要素里,钱已经是最容易的了。那就连这个日本也凑不够。很显然,身处经济危机中的日本,有这个雄心,却没这个力气了。更何况日本半导体的困境还远不止这些,背后还有更深的制约!

  日本对半导体领域的执念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成果。当时的日本在美国数十年如一日的扶持下,经济水平已然攀升到世界前列。为了掌握高新科技,他举全国之力发展半导体,迎来了长达10余年的黄金时代。在最鼎盛的1988年,日本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50%的份额,甚至席卷欧美市场,把美国踩在了脚下。

  亲手培养的马仔,胆敢骑在老大头上作威作福,美国怎么可能忍得了,很快就发动了传统艺能,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起诉日本半导体公司。随后借助《广场协议》的西风开启了全面芯片战争,强迫日本两次签署《半导体协议》,把蓬勃发展的日本半导体产业扼在了全盛阶段。

  紧接着,日本陷入“泡沫经济时代”,整个市场活力尽失,韩国趁虚而入,收购了大批相关日企,卷走了大量关键人才。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半导体就此走向没落。不过,野心勃勃的日本从未选择放弃。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它多次复仇,试图重夺市场。

  1999年,日本将日立、NEC、三菱电机的存储芯片业务整合在一起,“尔必达”横空出世。这家企业凭借多年来的半导体底蕴,在美韩的夹击中撕开市场迅速扩张,几年时间成为行业巨头。但可惜的是,尔必达在大好势头中赶上了全行业的产能过剩。07年开始存储芯片的市场价格急剧下跌,危机时跌幅一度超过80%。尔必达为了自保,只能收缩,减少规模。

  这个时候韩国三星突然发力祭出了逆势扩张的七伤拳,借助韩国国家资金继续降价提产,全行业一片哀嚎,众多厂商纷纷破产出局。日本银行也突然倒戈,切断了对尔必达的资金支持,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截至2011年3月底,尔必达公司负债总额高达4480亿日元(约合350亿),不得不申请破产。美国镁光成为赢家,仅花费约25亿美元就收购了而必达这个拥有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份额13.5%的半导体巨头。至此美国的镁光、韩国的三星及海力士彻底掌握了存储芯片的定价权。

  值得一提的是,尔必达总裁坂本幸雄在阴霾中度过几年后,先是以70多岁高龄加入中国紫光集团,又在今年6月加入了由深圳国资100%控股的深圳市昇维旭技术有限公司担任首席战略官,迈上了属于自己的复仇之路。

  日本半导体的第一次复仇失败并没有磨灭他们的意志。事实上,在尔必达濒临倒闭的2011年,他们已经展开了新一轮复仇。那一年,日本将目标对准以三星为首的韩国面板厂商,将索尼、东芝、日立、松下四家企业的液晶面板业务进行整合,成立显示器公司JDI,并出资2000亿日元开设尖端工厂。很快JDI就拿下了苹果的LCD屏幕订单,并与华为、小米等中国手机品牌展开合作,一度在全球中小尺寸显示器市场中占据13%的份额。

  JDI或许是吸取了尔必达疯狂扩张的教训,在生产经营中矫枉过正,过于谨慎,没有意识到当时日新月异的手机市场所隐藏的潜流,输掉了手机屏幕之争。LCD

  屏幕虽然护眼,但在屏幕刷新率、显示亮度、对比度、色域等多方面效果均不如OLED屏。

  另外LCD屏幕无法弯曲,在下巴、边框处理等方面也不如OLED,欠缺精致感,很快就被苹果抛弃。其他手机厂商也很快跟进。当OLED屏幕成为时代主流后,主打LCD屏幕的JDI迅速被市场抛弃,不久后就陷入财务危机、停工裁员、高层换血困境。

  此后的JDI连年亏损,今年预计亏损额为349亿日元。日本半导体的第二次复仇也以失败告终。

  有意思的是日本并非没有意识到OLED时代的到来,2015年JDI、索尼和松下联合成立JOLED公司。在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的资助下,试图避开与韩国争渡OLED技术的竞争,潜心研制喷墨印刷OLED,准备在这全新领域展开第三次复仇。但可惜的是,日本已经在半导体行业落后太久,即使经历了数年的产品研发,JOLED公司在2021年量产的首批喷墨印刷OLED屏幕依然出现了良率不高,产能太小、交付周期太长等一系列问题。而长期的入不敷出,更是让他面临着资金断裂的情况,如今已经陷入了财务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对JOLED伸出援手的是中国TCL华星光电2020年TCL华星以300亿日元战略入股JOLED。两者合作研发喷墨印刷OLED,并成功研发出65英寸8k印刷PLED样品。

  很显然曾经那个属于日本半导体的时代早就已经落幕。如今的日本芯片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还不到一成,八大巨头联手创业的举动也不过是第4次尝试罢了。更何况他们早已有心无力了。

  日本的前三次尝试都比“Rapidus”公司大得多,哪怕这两年为了招揽台积电赴日设厂,都提供了4760亿日元的补贴。如今的700亿日元,却连这个数字的零头都不到。所以日本芯片超越2纳米制程的梦想实在是太渺茫了,连自己都没有多看好。即使真的做到了,真的重回曾经的巅峰,国土上的驻军也意味着他们大概率会再次成为美国的垫脚石。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