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车企造芯的典型案例,成立于2004年的比亚迪半导体自去年开启上市之路后,得到了诸多资本的追捧。但是,谁也不曾想到,比亚迪半导体的上市之路颠簸不断,竟连续三次中止上市,并最终折戟。本期New经济微观察将回顾比亚迪半导体上市终止始末,研究其财务数据,探寻其撤销上市的深层原因。本文为New经济微观察“汽车芯片系列”的第三期。
11月15日晚间,新能源龙头车企比亚迪发布公告,终止推进旗下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这场始于2020年底的新能源整车厂商造“芯”IPO之路,历时近两年,经历三次中止上市,最终选择了终止上市。
从申请上市到三次中止上市,到此次终止上市,一字之差,却尽显其上市过程的波折,究竟是上市条件不具备的主动而为,还是调整方向择机再来,也给市场留下了更多猜想。
据资料显示,比亚迪半导体前身为深圳比亚迪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约3亿元,于2020年1月21日更新公司名称,主营业务覆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等一体化经营全产业链。
2020年底,比亚迪半导体启动上市之路。作为“当红花旦”比亚迪的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的上市一度受到诸多关注,中金资本、HimalayaCapital、招银国际小米科技、红杉资本等知名机构选择提前入局比亚迪半导体,中金公司更是给予其不低于300亿元的市场估值。
比亚迪半导体背靠大山,并有着不短的“资历”,更有资本鼎力支持。但是谁也没想到,比亚迪半导体的上市之路竟然如此颠簸,并以终止上市做结。
比亚迪半导体之所以选择在去年上市,或许是因去年汽车芯片短缺严重,让比亚迪半导体发现了新的机遇。
但是在2021年8月18日,比亚迪半导体因发行人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被深交所中止了上市审核。
当时,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因对蓝山科技披露的公开发行文件、《法律意见书》存在虚假记载等问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除了比亚迪半导体以外,华达通、美农生物、世纪恒通等14家公司同样受到此次事件的影响。
2021年9月1日,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出具复核报告后,深交所恢复了比亚迪半导体的发行上市审核。但就在同月底,比亚迪半导体又因为IPO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再次被中止上市审核。
2021年11月30日,比亚迪半导体完成财务资料更新,深交所再度恢复了审核。但是至今年三月底,比亚迪半导体上市进程第三次中止,理由仍是上市申请文件中的财务数据已经过期,需要进行补充。
就在11月15日晚上,比亚迪半导体突发公告,表示基于业务发展变化,对比亚迪半导体未来资产和业务结构将产生较大影响,公司为加快晶圆产能建设,综合考虑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业务战略定位,统筹安排业务发展和资本运作规划,经充分谨慎的研究,决定终止推进本次分拆上市。
对此,比亚迪半导体并没有给出确切答案,只是表示将加快相关扩产,待扩产完成后且条件成熟时,会再次启动分拆上市工作。
New经济微观察查阅关于比亚迪半导体上市的相关报导,发现市场聚焦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比亚迪半导体客户集中度过高的问题,另一个则是比亚迪半导体研发占比过低的问题。
一直以来,比亚迪半导体对于其控股股东比亚迪集团的依赖程度都比较高。2018年、2019 年、2020 年和 2021年,比亚迪半导体与比亚迪集团的关联交易分别占营业收入的67.88%、54.86%、59.02%和63.37%。
不过,这属于不是“问题”的问题。作为比亚迪集团拓展上游产业链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国内车企更加倾向国外大厂的芯片,比亚迪半导体以为比亚迪集团供货为主的状况是可以预见的。并且,比亚迪旗下新能源车销量在10月达到了20.5万辆,远远领先其他厂商。短期内,比亚迪半导体基本不可能因为比亚迪汽车的销量受阻而影响生产经营。
不同于客户集中度过高这个可以预见的问题,较低的研发占比不仅不符合人们对于汽车芯片行业“高精尖”的印象,也有悖于比亚迪半导体自称的“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
如上图所示,比亚迪2021年的研发投入仅占营业收入的8.56%。要知道,我们之前提到的技术含量相对更低的芯片封测企业中,晶方科技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15.57%。而同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普遍高于比亚迪半导体,如大唐电信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18.93%,四维图新这类“卷王”在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占比达到了43.59%。
不过,难道真的是比亚迪半导体不关心技术研发吗?New经济微观察继续深挖其财务数据,发现未必。
在最早发布的上市预案中,比亚迪半导体“打包”上市的子公司为宁波半导体、节能科技和长沙半导体。
在最初的方案中,宁波半导体本应是这三家企业中的“主角”。宁波半导体的主要经营范围为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制造和销售,这部分也是机构和媒体最为关注的领域。但是截至2021年,宁波半导体净利润为5121.94万元,仅占整体净利润的13.44%。
另一家节能科技的经营范围主要还是节能产品和照明产品的销售,“芯片”属性显然不足。而截至2021年,节能科技的净利润达到了1.23亿,占整体净利润的32.37%。本应唱“配角”的节能科技,却成为了这个方案中抢戏的角色。
尽管照明产品业务和芯片业务都属于半导体业务,但是与机构和散户重点关注的芯片业务不同,照明产品业务显然在比亚迪半导体的业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比亚迪半导体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去年年底豪掷千金,出资38.10亿元和济南高新财金、济南产发集团这两家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共同成立了济南半导体,希望在芯片业务上可以进一步发展。
据悉,济南半导体2022年预计可生产晶圆20万片,对应功率模块整体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约 14.5 亿元。
但是从公司成立、芯片投产到有所回报,济南半导体仍需要时间的沉淀。或许比亚迪半导体所说的条件成熟之时,就是济南半导体的业务开花结果之日。
好事多磨,比亚迪的造芯之路究竟会如何延续,比亚迪半导体如何择机回归上市之路,留下了更多让市场想象的空间。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