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首席科学家金星博士近日在中国半导体设备年会上发表了关于中国汽车半导体发展方向的演讲。
汽车半导体的行业特征比较明显,消费级半导体的指标要求出错率是小于3%,工业级出错率为小于1%,但是车规级半导体的出错率要求低于0。极为苛刻的要求决定了车规级芯片有着比较高的门槛。
图上可以看出,2019年我国半导体市场份额只占到了2%,这其中更多的是功率半导体,汽车半导体更是远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国。
完全依附于国外的标准和体系:随着车辆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此问题已不仅是自主权的缺乏,更有安全方面的隐患。
国内汽车芯片企业规模很小、品种少:提高国产化率需要有更多的资源投入,然而汽车芯片企业起步难、成长周期长、夭折风险大,急需友好的“生态圈”来培养这些企业。
汽车芯片企业的人才和技术积累不够:需要加大从海外引进的力度,并为高端人才提供稳定和相对完备的研究环境。
国内汽车芯片企业进入主流整车厂难度大:这不仅有市场渠道方面的困难,也有整车厂对国产芯片的信任问题,尤其是对可靠性要求高的grade 0~1等级的芯片需要设计和工艺上的密切配合。
缺芯也严重限制了中国汽车的发展。我们现在面临的现状是超过90% 的汽车芯片需要进口,进口芯片都来自美欧日,日益多变的国际局势是原本脆弱的供应链更加不可控。所以汽车芯片的自主化必须上升到战略层面进行规划,没有自主的汽车芯片保障,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将被严重限制。
传统的IDM模式是从芯片销售、设计、工艺、生产等均有芯片厂商独自完成。这比较适合历史悠久的老牌厂商,如TI等多年积累大量产品种类可实现规模效应的公司;或者是单一品种芯片的厂商。但这种模式对于像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而言,是很难做到的,我们没有这个规模效应。
金星博士提到,那么什么模式或者谁来为设计公司提供渗透呢?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定位是建立中国自主汽车芯片生态圈。为汽车芯片产品公司降低高可靠性的技术门槛和行业准入门槛。
对标传统的IDM,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采用了“平台+生态圈”的方式来快速形成规模效应,产品公司负责芯片定义与芯片销售,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可提供芯片设计服务,并且基于稳定的核心工艺,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提供工艺协同优化服务,帮客户实现满足车规标准的高性能产品。这将进一步完善国产汽车芯片产业生态体系,打造面向未来的“汽车电子生态圈”。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