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周开启,沪深两市芯片半导体板块有所拉升。截至10月17日收盘,中证半导指数日涨
但回顾全球市场,上周美日韩芯片板块走势较疲弱,费城半导体指数周跌8.25%(Choice,20221014)。一方面,美国商务部10月7日宣布对华芯片实施新的出口管制,影响了市场情绪;另一方面,当前全球半导体市场依旧处在下行周期,半导体行业周期属性对半导体企业构成一定影响。
半导体行业的周期属性怎么理解呢?半导体行业的周期通常也称为“硅周期”,是指半导体产业在4-5年的时间内会历经从“短缺-缓解-淘汰-创新-短缺”的创新周期循环。
首先,其资本开支具备周期性:晶圆厂的资本开支较大,从建设到投产往往需要2-3年,需求和产能供给由于较长的投产周期会存在供需错配,从而带来行业间歇性的缺货和供过于求。
其次,半导体制程具备周期性:新的制程节点投入,如7纳米、5纳米等,会带来新一轮的爆款应用,比较典型的是终端手机的升级。新节点的量产周期往往标志着一轮需求小周期。
另外,技术创新具备周期性:从笔记本电脑、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每一轮终端需求高速增长都带来半导体需求的高速成长,而每一轮终端电子产品需求的饱和也会带来行业需求的放缓。
归根到底,半导体产业作为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不尽相同。随着科技的更新迭代,卖不出去的产品很可能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随即“被淘汰”,难以再按原价卖出。不断的创新升级过程,是其周期循环的本质成因。
回顾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自1978年以来,全球半导体已经经历了7轮大周期,每次周期时长约为4-5年,并呈现“牛长熊短”的特征。
影响周期的主要因素是供需关系,参考之前的七轮周期数据,据中金公司研究部测算,大概可以判断出,我们现在可能正处于第8轮周期中的下行阶段。
上一轮半导体产业景气周期从2016年开始。在4G技术驱动下,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激增,芯片需求随之增长,带动半导体产业繁荣。而随着中美贸易战开启,全球经济受创,消费需求被抑制,半导体产业进入衰退期。
当前半导体估值差不多在历史底部区间,费城半导体指数创近2年新低,仅为2162点(Choice,20221014)。布局下一轮周期的时机或许即将到来。
首先,宏观政策利好。后疫情时代,欧美中日韩等主要经济体积极出台经济复苏政策,强力推动大规模基建与消费升级,带动经济稳步复苏。
其次,基于创新技术驱动,未来,汽车电子、智能硬件、高性能计算或将继续驱动半导体需求不断增长。
一方面,头部智能手机厂商在积极去化库存策略推动下,产业链库存水位逐步回归合理。
另一方面,由于下游需求锐减,上游晶圆代工产能扩增节奏放缓、部分新厂的量产时间也推迟。新厂量产时间延期,上游产能供应增速放缓,有利于产业供需恢复平衡。
当然,半导体行业的下行周期还没有完全过去,全球芯片库存仍处于高位,消费电子需求放缓也作用于半导体。半导体板块,大家可以对比估值水平,选择历史底部进行布局。
风险提示:证券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降低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工具,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所带来的损失。
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目的、期限、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