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地区正在加紧半导体发展,美国,欧洲拿出了巨额补贴,试图提高芯片自给率和产能。而中国也有70%的芯片自给率目标,大陆的相关芯片制造商也制定了多座芯片工厂的建设计划。
可台媒对大陆半导体表态“弯道翻车”概率更高,“弯道超车”很难。台媒的依据是什么?大陆半导体又该如何前行?
芯片是全球化的成果,任何一个芯片制造环节都离不开全球化产业链的支持。就像台积电能生产顶级的高端芯片,可是也需要从荷兰采购EUV光刻机,从日本购买光刻胶,以及从中国大陆的中微半导体手中购买刻蚀机。
所以芯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化,只有全球化分工合作,才能促进半导体产业链的持续进步。只是美国不停修改芯片规则,使全球化的状态被打破。
ASML无法实现EUV光刻机自由出货,美国众多的芯片供应商不能提供高端芯片至特定客户手中。这些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为了降低影响,提高芯片自给率成为了大陆半导体的发展目标之一。
于是我们看见大陆将集成电路列为一级学科,多所高校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打算从人才入手,为国产集成电路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
另外中芯国际规划了12英寸晶圆工厂的建设,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建成熟芯片工厂,可用于28nm等制程芯片生产。若工厂全部建厂且产能满载的话,距离自给率目标将更进一步。
可就在大陆半导体发展火热的时候,台媒《电子时报》社长黄钦勇表示:“大陆弯道翻车概率更高,弯道超车很难。”另外黄钦勇还强调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的不可替代性。
台积电的确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全球一半以上的芯片都是台积电生产的。各类的高端芯片也都是出在台积电工艺,只有7nm,5nm等芯片是三星生产。
而且台湾地区近乎掌握了半导体产业链的上下游终端,比如芯片设计有联发科,制造有台积电,封测产业有日月光。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家企业都是世界第一,在同类垂直领域影响力非常深厚,这或许就是黄钦勇表态的依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台积电刚刚成立,独创了芯片代加工模式。台湾省也将半导体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仅仅是芯片代工不足以支撑一个产业链的发展,因此台湾省逐渐打通了设计、制造、封装为一体的半导体产业。
可当地的媒体一旦被这种成就迷失方向,就很容易自视甚高,最终忽略其他国家地区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包括中国大陆目前正在进行的集成电路建设。
不过就事论事,在发展半导体产业这件事上,没有捷径可走。台湾省用了三十多年内的时间布局这一切,的确是付出大功夫的。
所以不管台媒如何评价,是否基于客观还是主观,我们也该在一定程度上正本清源。那么大陆半导体该如何前行呢?
芯片产业的源头是设计,而设计芯片需要用上EDA软件和架构技术。目前国内大多数使用的是美国新思科技等公司的EDA软件,还有ARM,X86的架构技术。
从脚踏实地出发,就得先建立基础架构,EDA方面有华大九天在参与布局,目前拿下国内6%的市场份额。另外龙芯中科研制出的LoongArch架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此架构上可进行国产芯片研发。
有了基础架构的支持,然后在进行上层生态体系的建设,对诸多核心技术逐一把握。
“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这句话指出了人才的重要性,再困难的技术也终究是由人才参与研发突破。所以保障人才资源也是前行的重要方式,目前国内高校有的成立了集成电路学院,有的与半导体公司开展校企合作,这些都是值得践行的事情。
培养人才是一方面,让人才留下来又是另一方面。希望国内企业能提供良好的晋升平台额薪酬条件。相信只要让人才的物质生活和职业未来得到保障,就能让人才留下来了。
国产芯片正在持续发展,有些国产厂商越发重视芯片,于是都启动了自研芯片的计划。不管是芯片设计还是芯片制造,都有了显著的积累成果。当然,国产芯片不能只在夸赞中成长,有时还需要基于实际出发,认清距离,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方向目标。BBIN bbin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