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833年发现了一种半导体材料:硫化银,它的电阻随着温度上升而降低,但当时只觉得这件事有些奇特,并没有激起太大的火花。
然而,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随着温度的提升,晶格震动越厉害,使得电阻增加;但对半导体而言,温度上升使自由载子的浓度增加,反而有助于导电。
不久, 1839年法国的贝克莱尔发现半导体和电解质接触形成的结,在光照下会产生一个电压,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光生伏特效应,这是被发现的半导体的第二个特征。
在1874年,德国的布劳恩,观察到某些硫化物的电导与所加电场的方向有关,即它的导电有方向性,在它两端加一个正向电压,它是导通的;如果把电压极性反过来,它就不导电,这就是半导体的整流效应,也是半导体所特有的第三种特性。
1883年,爱迪生在研究白炽灯的寿命时,在灯泡的碳丝附近焊上一小块金属片。
结果,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但如果在它们之间加上电压,灯丝就会产生一股电流,趋向附近的金属片。
这股神秘的电流是从哪里来的?爱迪生也无法解释,但他不失时机地将这一发明注册了专利,并称之为“爱迪生效应”。
后来,1904年英国物理学家和电气工程师弗莱明,证明了电流的产生是因为炽热的金属能向周围发射电子造成的。
弗莱明的二极管是一项崭新的发明。它在实验室中工作得非常好。可是,不知为什么,它在实际用于检波器上却很不成功,还不如同时发明的矿石检波器可靠。因此,对当时无线电的发展没有产生什么冲击。
此后不久,贫困潦倒的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在二极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从而发明了第一只真空三极管。
这一小小的改动,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它不仅反应更为灵敏、能够发出音乐或声音的振动,而且,集检波、放大和振荡三种功能于一体。
电子管的问世,推动了无线电电子学的蓬勃发展。到1960年前后,西方国家的无线亿只无线电电子管。
电子管除应用于电话放大器、海上和空中通讯外,也广泛渗透到家庭娱乐领域,将新闻、教育节目、文艺和音乐播送到千家万户。就连飞机、雷达、火箭的发明和进一步发展,也有电子管的一臂之力。
三条腿的魔术师电子管在电子学研究中曾是得心应手的工具。电子管器件历时40余年一直在电子技术领域里占据统治地位。
但是,不可否认,电子管十分笨重,能耗大、寿命短、噪声大,制造工艺也十分复杂。
在雷达工作频段上使用的普通的电子管,效果极不稳定。移动式的军用器械和设备上使用的电子管更加笨拙,易出故障。
因此,电子管本身固有的弱点和迫切的战时需要,都促使许多科研单位和广大科学家,集中精力,迅速研制成功能取代电子管的固体元器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产的机械在体积上向体积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由于电子管的体积大,而且在移动过程中容易损坏,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其的弊端,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和开发电子管的可替代产品。
随着后来的晶体管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机械不再使用电子管。晶体管的出现是人类在电子方面一个大的飞跃。
话说肖克利这个人,拿了诺贝尔奖,是半导体行业的教父级人物,后来下海经商,在斯坦福大学附近开了一家公司。
公司没做大,却培养了一帮徒弟,其中有两个创办了英特尔公司,一个创办了AMD公司,这便是硅谷的源头。
同样的,还有声敏、压敏、湿敏等等。除了这些传感功能,还有一些晶体管可以实现光电转化功能,光转电、电转光这种。
为了制作和使用电子电路,工程师不得不亲自手工组装和连接各种分立元件,如晶体管、二极管、电容器等。
后来科学家们就把这些晶体管压缩,并集成到一块半导体晶片上,这就是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按用途可分为电视机用集成电路、音响用集成电路、影碟机用集成电路、录像机用集成电路、电子琴用集成电路、通信用集成电路、照相机用集成电路、遥控集成电路、语言集成电路、报警器用集成电路及各种专用集成电路。
处理模拟信号的芯片叫做模拟芯片,处理数字信号的芯片叫做数字芯片。那什么叫做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呢?
模拟信号:模拟这个词真的很难解释,大概能理解,但是表达不出来。说简单点就是连续信号,也就是连续发出的,比如我们发出的声音等等,最典型的就是正弦波,如下
数字信号:就是离散信号,简单点就是不连续的,如果我们用数字信号来描述上面的正弦波,就是下图的样子。
逻辑芯片有点不好理解,简单说就是:它的逻辑功能按照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
在现在的芯片中,早已经不是单纯的模拟芯片或者是数字芯片了。现在的芯片里面既能处理模拟信号的部分,也能处理数字信号的部分。
主要看哪个多哪个少,如果处理模拟信号的部分多一些,就叫做模拟芯片,反之叫做数字芯片。
数字芯片里的CPU也不仅仅是逻辑芯片了,它是把逻辑处理模块、存储模块、控制单元模块等集一身的。
而随着万物互联的时代来临,物联网走进我们的生活,未来也许连一个电灯泡里都有芯片了。
如果国外真的不给华为供应的话,真的会很严重,国内根本就造不出满足华为要求的芯片。
东南亚拥有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整个晶圆代工行业都在向东南亚转移,未来大陆应该是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它不像煤炭行业,现在煤炭的主要用途是用来火力发电,而同时还在发展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假设十年后风能发电完全取代了火力发电,那么大多数煤炭企业都会直接消亡。还有报纸行业,在未来报纸肯定会慢慢退出社会,纸质报纸一定会慢慢萎缩并无限接近消亡。
而半导体行业已经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手机要用半导体、电脑要用半导体,汽车也要半导体。
之前,美国对我们发动贸易战,制裁中兴通讯;现在,又禁止美国半导体公司供货给华为。
而无论是国家高层,还是普通老百姓,谁都不愿意这么受欺负。所以高端制造的国产替代是一定要完成的!
半导体行业是一个会长期存在并发展的行业,其中肯定会涌现很多的机会,需要细心的慢慢发掘了。
半导体真能发展好,绝对不是一两年就结束的事,机会总会有,选好个股,等待合适的机会进场,这方面需要对逻辑判断有一定的要求,要认真分析,不能马虎。
个股方面,我暂时还很难直接说出哪几家就是未来的大牛股,所以一直以来主要是以半导体50ETF、芯片ETF的为主,先赚一个行业整体的增长。
个股方面心里也有一些选择,但很难简单两句就把逻辑讲清楚,就先不说了。后续找时间慢慢分析。
在知识星球里,我把我的理论基础、逻辑、交易手法给大家详细讲清楚,方便大家日后可以简洁明了的交流、便捷快速的建立自己的交易计划。
另外,接下来可以买的、逻辑等,也会继续详细的发布在知识星球里; 新一期的池也置顶在知识星球里,星球里的朋友记得及时查看,有不懂的地方直接提问我,有问必答!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