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Company information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常见问题

Common Problem

BBIN BBIN宝盈集团IT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4-03-18 04:05 浏览次数:

  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的英文缩写, 超威半导体 注释:Advanced为先进的,Micro为微小之意 英文直译为 先进微半导体,但是AMD公司为自己的中文命名是超威半导体 所以也可称为超微半导体 这里使用的是官方说法) 成立于 1969 年,总部位于桑尼维尔。 AMD 公司专门为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行业设计和制造各种创新的微、闪存和低功率处理器解决方案。 AMD 致力为技术用户——从企业、政府机构到个人消费者——提供基于标准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其在CPU市场上的占有率仅次于Intel。

  AMD 有超过 70% 的收入都来自于国际市场,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公司在上市,代号为 AMD。

  在 AMD,坚持“客户为本 推动创新”的理念,这是指导 AMD 所有业务运作的核心准则。

  AMD与客户建立了成功的合作关系,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AMD与技术领袖开展了密切的合作,以开发下一代解决方案,拓展全球市场和推广 AMD 的品牌;我们还与一些以克服艰巨困难并依靠技术获得成功的世界级领先者建立了合作关系。

  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超过 2,000 家软硬件开发商、 厂商和分销商宣布支持AMD64位技术。 在福布斯全球 2000 强中排名前 100 位的公司中, 75% 以上在使用基于 AMD 皓龙 处理器的系统运行企业应用,且性能获得大幅提高。

   AMD 5X86(1995年)微处理器,核心代号X5,AMD公司在486市场的利器。486时代的后期,TI(德州仪器)推出了高性价比的TI486DX2-80,很快占领了中低端市场,Intel也推出了高端的Pentium系列。AMD为了抢占市场的空缺,便推出了5x86系列CPU(几乎是与Cyrix 5x86同时推出)。它是486级最高频的产品----33*4、133MHz,0.35微米制造工艺,内置16KB一级回写缓存,性能直指Pentium75,并且功耗要小于Pentium。

   AMD K5(1997年)微处理器,1997年发布。因为研发问题,其上市时间比竞争对手Intel的经典奔腾晚了许多,再加上性能并不十分出色,这个不成功的产品一度使得AMD的市场份额大量丧失。K5的性能非常一般,整数运算能力比不上Cyrix 6x86,但比经典奔腾略强;浮点预算能力远远比不上经典奔腾,但稍强于Cyrix 6x86。综合来看,K5属于实力比较平均的产品,而上市之初的低廉的价格比其性能更加吸引消费者。另外,最高端的K5-RP200产量很小(惯例吧:)并且没有在中国大陆销售。

   K6-2(1998年)系列微处理器曾经是AMD的拳头产品,现在我们称之为经典。为了打败竞争对手Intel,AMD K6-2系列微处理器在K6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改进,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入了对3DNow!指令的支持。3DNow!指令是对X86体系的重大突破,此项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是大大加强了计算机的3D处理能力,带给我们线D表现。当你使用专门为3DNow!优化的软件时就能发现,K6-2的潜力是多么的巨大。而且大多数K6-2并没有锁频,加上0.25微米制造工艺带给我们的低发热量,能很轻松的超频使用。也就是从K6-2开始,超频不再是Intel的专有名词。同时,.K62也继承了AMD一贯的传统,同频型号比Intel产品价格要低25%左右,市场销量惊人。K6-2系列上市之初使用的是K6 3D这个名字(3D即3DNow!),待到正式上市才正名为K6-2。正因为如此,大多数K6 3D为ES(少量正式版,毕竟没有量产:)。K6 3D曾经有一款非标准的250MHz产品,但是在正式的K6-2系列中并没有出现。K6-2的最低频率为200MHz,最高达到550MHz。

   AMD于1999年2月推出了代号为Sharptooth(利齿)的K6-3(1998年)系列微处理器,它是AMD推出的最后一款支持Super架构和CPGA封装形式的CPU。K6-3采用了0.25微米制造工艺,集成256KB二级缓存(竞争对手Intel的新赛扬是128KB),并以CPU的主频速度运行。而曾经Socket 7主板上的L2此时就被K6-3自动识别为了L3,这对于高频率的CPU来说无疑很有优势,虽然K6-3的浮点运算依旧差强人意。因为各种原因,K6-3投放市场之后难觅踪迹,价格也并非平易近人,即便是更加先进的K6-3+出现之后。

  AMD于2001年10月推出了K8架构。尽管K8和K7采用了一样数目的浮点调度程序窗口(scheduling window ),但是整数单元从K7的18个扩充到了24个,此外,AMD将K7中的分支预测单元做了改进。global history counter buffer(用于记录CPU在某段时间内对数据的访问,称之为全历史计数缓冲器)比起Athlon来足足大了4倍,并在分支测错前流水线中可以容纳更多指令数,AMD在整数调度程序上的改进让K8的管线深度比Athlon多出2级。增加两级线管深度的目的在于提升K8的核心频率。在K8中,AMD增加了后备式转换缓冲,这是为了应对Opteron在服务器应用中的超大内存需求。

  采用K10架构的 Barcelona为四核并有4.63亿晶体管。Barcelona是AMD第一款四核处理器,原生架构基于65nm工艺技术。和Intel Kentsfield四核不同的是,Barcelona并不是将两个双核封装在一起,而是真正的单芯片四核心。

  Barcelona中的一项重要改进是被AMD称为“SSE128”的技术,在K8架构中,处理器可以并行处理两个SSE指令,但是SSE执行单元一般只有64位带宽。对于128位的SSE操作,K8处理器需要将其作为两个64位指令对待。也就是说,当一个128位 SSE指令被取出后,首先需要将其解码为两个micro-ops,因此一个单指令还占用了额外的解码端口,降低了执行效率。

  提高SSE指令执行单元带宽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也可以说是新的瓶颈:指令存取带宽。为了将并行处理器过程中解码数量最大化,Barcelona开始支持32字节每时钟周期的指令存取,而先前K8架构只支持16字节。32字节的指令存取带宽不仅对处理器SSE代码有帮助,同时对于整数指令也有效果。

  Intel Xeon服务器所有使用的FB-DIMM内存一大优势是,可以同时执行读和写命令到AMB,而在标准的DDR2内存中,你只能同时进行一个操作,而且读和写的切换会有非常大的损失。如果是一连串的随机混合执行的话,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资源浪费,而如果是先全部读然后再转换到写的话,就可以避免性能的损失。K8内存控制器就采用读取优先于写的策略来提高运行效率,但是Barcelona则更加智能化。

  但是读取的数据会被先存放在buffer中,而不采用先直接执行写,但当它的容量达到了极限就会溢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此之前才对读写之间进行切换,同时可以带来带宽和延迟方面效率的提高。K8核心配备的是128-bits宽度的单内存控制器,但是在Barcelona中,AMD把它分割成两个64-bit,每个控制器可以独立的进行操作,因此它可以带来效率上的不小提升,尤其是在四核执行的环境下,每个核心可以独立占有内存访问资源。

  内存控制器的预取功能是运用相当广泛、十分重要的一项功能。预取可以减少内存延迟对整体性能的负面影响。当NVIDIA发布nForce2主板时,重点介绍的就是nForce2芯片组的128位智能预取功能。Intel在发布Core 2处理器之时也强调了CORE构架每核心拥有三个预取单元。

  K8构架中每个核心设计有2个预取器,一个是指令预取器,另一个是数据预取器。K8L构架的Barcelona保持了2个的数量,但在性能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一个明显的改进是数据预取器直接将数据寄存入L1缓存中,相比K8构架中寄存入L2缓存的做法,新的数据预取器准确率更高,速度更快,内存性能及CPU整体性能将得益于此。

  受工艺技术方面的影响,AMD处理器的缓存容量一直都要落后于Intel,AMD自己也清楚自己无法在宝贵的die上加入更多的晶体管来实现大容量的缓存,但是勇于创新的AMD却找到了更好的办法——集成内存控制器。

  处理器整合内存控制器可以说是一项杰作,拥有整合内存控制器的K8构架仅依靠512KB的L2缓存就能够击败当时的对手Pentium 4。直到现在的Athlon 64 X2也依然保持着Intel 2002年就已过时的512KB L2缓村。

  Barcelona的缓存体系和K8构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它的四颗核心各拥有64KB的L1缓存和512KB的L2缓存。从简化芯片设计的角度来看,四核心共享巨大的L2缓存对K8L构架而言并不合适,所以AMD引入了L3缓存,得益于65nm工艺,Barcelona在一颗晶圆上集成四颗核心外,还集成了一块2MB容量的L3缓存。也就是说L3缓存与4颗内核同样原生于一块晶圆,其容量为最小2M起跳。同L2缓存一样,L3缓存也是独立的,L1缓存的数据和L3缓存的数据将不会重复。

  Barcelona的缓存工作原理是:L2缓存是作为L1缓存的备用空间。L1缓存储存着CPU当前最需要的数据,而当空间不足时,一些不是最重要的数据就转移到L2缓存中。而当未来再次需要时,则从L2缓存中再次转移到L1缓存中。新加入的L3缓存延续了L2缓存的角色,四颗核心的L2缓存将溢出的数据暂时寄存在L3缓存中。

  L1缓存和L2缓存依然分别是2路和16路,L3缓存则是32路。快速的32路L3缓存不仅可以更好的满足多任务并行,而且对单任务的执行也有着较大积极作用。尤其在3D运用方面,2MB的L3缓存将对性能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

  2008年11月13日,AMD公司宣布其代号为“上海”的新一代45nm四核皓龙处理器已经广泛上市。“上海”性能最高提升达35%,而空载时的功耗可显著降低35%2。新一代四核AMD皓龙处理器采用创新的设计,能够带来更高的虚拟化性能和每瓦性价比,帮助数据中心提高效率,降低复杂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IT管理者的需要,以更低的投入实现更高的产出。“上海”发布后,全球OEM合作伙伴将在今年年底前为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用户推出多达25款基于新一代四核AMD皓龙处理器的系统。

  AMD公司负责计算解决方案业务的高级副总裁Randy Allen表示:“新一代四核AMD皓龙处理器是在正确的时间诞生的一款正确的产品。堪称完美的提前推出,使之成为x86服务器性能的新王者。通过与OEM厂商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AMD的创新技术在满足企业用户目前最基本需求的同时,还为其未来发展做好准备。自4年前AMD推出世界首款x86双核处理器以来,这一增强的新一代皓龙处理器带来了AMD产品性能和每瓦性价比的最大提升。”

  数据中心的管理者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压力,诸如网络服务、数据库应用等的企业工作负载对计算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在当前的IT支出环境下,还要以更低的投入实现更高的产出。迅速增长的新计算技术如云计算和虚拟化等,在今年第二季度实现了60%的同比增长率3,这些技术在迅速应用的同时也迫切需要一个均衡的系统解决方案。最新的四核AMD皓龙处理器进一步增强了AMD独有的直连架构优势,能够为包括云计算和虚拟化在内的日渐扩大的异构计算环境提供具有出色稳定性和扩展性的解决方案。

  具有改进的AMD直连架构和AMD虚拟化技术(AMD-V),45nm四核皓龙处理器成为已有的基于AMD技术的虚拟化平台的不二选择,目前全球的OEM厂商已基于上一代AMD四核皓龙处理器推出了9款专门为虚拟化应用而设计的服务器。新一代处理器可提供更快的虚拟机转换时间,并优化快速虚拟化索引技术(RVI)的特性,从而提高虚拟机的效率,AMD的AMD-V还可以减少软件虚拟化的开销。

  AMD皓龙处理器业已带来了业界领先的X86服务器处理器每瓦性价比,与之相比,新一代45nm四核AMD皓龙处理器在空载状态的能耗可以大幅降低35%,而性能可提高达35%。“上海”采用了众多的新型节能技术:AMD智能预取技术,可允许处理器核心在空载时进入“暂停”状态,而不会对应用性能和缓存中的数据有任何影响,从而显著降低能耗;AMD CoolCore 技术能够关闭处理器中非工作区域以进一步节省能耗。

  在平台配置相似的情况下,基于75瓦AMD 四核皓龙处理器的平台,与基于50瓦处理器的竞争平台相比,具有高达30%的每瓦性能比优势。相似平台配置下,基于AMD 四核皓龙处理器2380的平台,空载状态的功耗为138瓦;与之对比,基于英特尔四核处理器的平台在相同状态下的功耗则为179瓦。基于AMD 四核皓龙2380型号处理器的平台,在SPECpower_ssj2008基准测试中取得761ssj_ops/每瓦的总成绩 (308,089 ssj_ops @ 100% 的目标负载),而英特尔四核平台为总成绩为561ssj_ops/每瓦 (267,804 ssj_ops @ 100%的目标负载). 4

  作为唯一用相同的架构提供2路到8路服务器处理器的x86微处理器制造商,AMD新一代45nm四核皓龙处理器在插槽和散热设计与上代四核和双核AMD皓龙处理器兼容,延续了AMD的领先地位。这可以帮助消费者减少平台管理的复杂性和费用,增强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时间和生产力。新的45nm处理器适用于现有的Socket 1207插槽架构,未来代号为“Istanbul”的AMD 下一代皓龙处理器也计划使用相同插槽。

  作为业内最易于管理和一致的x86服务器平台,由于采用AMD皓龙处理器,至少是部分原因,全球OEM和系统开发商能够迅速完成验证流程,并预计从本月起开始交付基于增强的四核AMD皓龙处理器的下一代系统。本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基于增强的四核AMD皓龙处理器的系统的供应量有望迅速增长。

  惠普工业标准服务器业务部营销副总裁Paul Gottsegen 表示:“通过采用基于新 ‘上海’处理器的 HP ProLiant服务器,客户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使能效和性能更上层楼。在与AMD公司过去的4年合作中,我们为各种规模的客户提供了基于AMD皓龙处理器的平台,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初期反馈结果表明‘上海’将成为赢者。“

  Sun公司系统业务部执行副总裁John Fowler 表示:“ Sun的创新系统设计和Solaris与增强型四核AMD皓龙处理器相结合,将为虚拟化应用和系统整合带来具有难以置信的强大性能、可扩展性和高能效特性的x64平台。在数据中心增长过程中,基于AMD增强型四核皓龙处理器的Sun服务器能够处理最复杂的数据群并灵活扩展。而由于历代平台之间的连续性,客户有信心确保新系统与已部署的AMD皓龙系统实现无缝兼容。”

  戴尔商用产品部高级副总裁Brad Anderson表示:“戴尔和AMD公司共同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全系列产品,以简化IT环境管理并降低管理成本。我们的PowerEdge服务器专门设计以充分利用AMD芯片中集成的虚拟化特性。这种紧密协作效果显著,2路和4路机架和刀片式PowerEdge服务器已经取得了破纪录的虚拟化性能。”

  IBM刀片式服务器副总裁Alex Yost表示:“自2003年以来,IBM就利用AMD皓龙处理器的性能和直连架构满足企业用户计算密集型的需求,并为其带来更多选择。IBM正在AMD新处理器高能效和虚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为我们的客户带来更高的价值。”

   AMD (phenom)处理器 全新架构的4核处理器,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在命名中取消“64”,因为现今的CPU都是64位的,不必再标明)。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AMD近期也推出了3核羿龙产品!

   AMD 双核速龙 64 处理器可以让用户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包括业务应用和视频、照片编辑,内容创建和音频制作等)。这些强大的功能使其成为那些即将上市的新型媒体中心的最佳选择。

   对于那些希望获得最佳性价比的消费者, AMD 闪龙 处理器可以提供从文字处理到照片浏览的各种常用功能。

  AMD 的嵌入式解决方案以个人电脑以外的上网设备为目标市场,锁定的目标产品包括平板电脑、汽车导航及娱乐系统、家庭与小型办公室网络产品以及通信设备。AMD 解决方案系列不仅包括基于x86的嵌入式处理器,还包括多种系统解决方案。AMD 的一系列 Alchemy 解决方案有低功率、高性能的 MIPS 处理器、无线技术、开发电路板及参考设计套件。随着这些新的解决方案相继推出,AMD 的产品将会更加多元化,有助确立 AMD 在新一代产品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为了确保公司产品继续保持其竞争优势, AMD 多年来一直致力开发未来一代的先进技术。目前 AMD 已着手开发未来 5 至 10 年都可适用的高性能技术。

  目前 AMD 设于美国加州桑尼维尔 (Sunnyvale) 及德国德累斯顿 (Dresden) 的先进技术研发中心分别负责多个研发项目。 此外, AMD 也与 IBM 合作开发新一代的工艺技术。

  为了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成功,跨国电子公司需要值得信赖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来为他们按时按量地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解决方案。因此, AMD 采用了一种高效的、基于合作伙伴的研发模式,确保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可以始终在性能和功率方面保持领先。借助于行业伙伴的技术和资源, AMD 为它的产品集成了先进的亚微米技术。它的产品通常领先于行业总体水平,而且成本远低于平均成本。

  为了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无缝地采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AMD 开发和采用了数百种旨在自动确定最复杂的制造决策的专利技术。这些业界独一无二的功能现在被统称为自动化精确生产( APM )。它们为 AMD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产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

  作为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日益成为 AMD 全球战略重点之一。

  2004 年 9 月, AMD 公司大中华区在京正式成立, AMD 全球副总裁 郭可尊女士任 AMD 大中华区总裁兼总经理,统辖 AMD 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所有业务,进一步 把握“中国机会”。

  AMD 首开先河推出了高性能和无缝移植 32 位、 64 位计算优势的技术;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 AMD 率先在中国市场推出 64 位计算。 2005 年, AMD 再开行业之先河,推出了双核处理器。

  AMD的历史悠久,业绩显赫。这个传统已经成为一股凝聚力,将AMD的全球员工紧密地团结在一起。AMD创办于1969年,当时公司的规模很小,甚至总部就设在一位创始人的家中。但是从那时起到现在,AMD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家年收入高达24亿美元的跨国公司。下面将介绍决定AMD发展方向的重要事件、推动AMD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并按时间顺序回顾AMD各年大事。

  对Jerry Sanders来说,1969年5月1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在此之前的几个月里,他与其它七个合作伙伴一直为创建一家新公司而埋头苦干。Jerry已经在上一年辞去了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全球行销总监的职务。此刻,他正带领一个团队努力工作,这个团队的目标非常明确--通过为生产计算机、通信设备和仪表等电子产品的厂商提供日益精密的构成模块,创建一家成功的公司。

  虽然在公司刚成立时,所有员工只能在创始人之一的JohnCarey的起居室中办公,但不久他们便迁往美国加州圣克拉拉,租用一家地毯店铺后面的两个房间作为办公地点。到当年9月份,AMD已经筹得所需的资金,可以开始生产,并迁往加州森尼韦尔的901 Thompson Place,这是AMD的第一个永久性办公地点。

  在创办初期,AMD的主要业务是为其它公司重新设计产品,提高它们的速度和效率,并以第二供应商的方式向市场提供这些产品。AMD当时的口号是更卓越的参数表现。为了加强产品的销售优势,该公司提供了业内前所未有的品质保证--所有产品均按照严格的MIL-STD-883标准进行生产及测试,有关保证适用于所有客户,并且不会加收任何费用。

  AMD在第二个五年的发展让全世界体会到了它最持久的优点--坚忍不拔。尽管美国经济在1974到75年之间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衰退,AMD公司的销售额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仍然在此期间增长到了1.68亿美元,这意味着平均年综合增长率超过60%。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两个著名的标志代表了AMD的处境。第一个是所谓的芦笋时代,它代表了该公司力求增加它向市场提供的专利产品数量的决心。与这种高利润的农作物一样,专利产品的开发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最终会给前期带来满意的回报。第二个标志是一个巨大的海浪。AMD将它作为追赶潮流招募活动的核心标志,并用这股浪潮表示集成电路领域的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我们的确是不可阻挡的。AMD的研发一直领先于业内其他厂商。在1981财年结束时,该公司的销售额比1979财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在此期间,AMD扩建了它的厂房和生产基地,并着重在得克萨斯州建造新的生产设施。AMD在圣安东尼奥建起了新的生产基地,并扩建了奥斯丁的厂房。AMD迅速地成为了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竞争者。

  AMD以公司有史以来最佳的年度销售业绩迎来了它的第十五周年。在AMD庆祝完周年纪念之后的几个月里,员工们收到了创纪录的利润分红支票,并与来自洛杉矶的Chicago乐队和来自得克萨斯州的Joe King Carrasco 、Crowns等乐队一同欢庆圣诞节。

  但是在1986年,变革大潮开始席卷整个行业。日本半导体厂商逐渐在内存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个市场一直是AMD业务的主要支柱。同时,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冲击了整个计算机市场,限制了人们对于各种芯片的需求。AMD和半导体行业的其他公司都致力于在日益艰难的市场环境中寻找新的竞争手段。

  AMD在这段时期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提供越来越具竞争力的产品,不断地开发出对于大批量生产至关重要的制造和处理技术,以及加强与战略性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而实现的。在这段时期,与基础设施、软件、技术和OEM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它使得AMD能够带领整个行业向创新的平台和产品发展,在市场中再次引入竞争。

  1995年,AMD和NexGen两家公司的高层主管首次会面,探讨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创建一种能够在市场中再次引入竞争的微处理器系列。这些会谈促使AMD在1996年收购了NexGen公司,并成功地推出了AMD-K6 处理器。AMD-K6处理器不仅实现了这些起点很高的目标, 而且可以充当一座桥梁,帮助AMD推出它的下一代AMD 速龙 处理器系列。这标志着该公司的真正成功。

  AMD速龙 处理器在1999年的成功推出标志着AMD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设计和生产一款业界领先、自行开发、兼容Microsoft Windows的处理器。AMD首次推出了一款能够采用针对AMD处理器进行了专门优化的芯片组和主板、业界领先的处理器。AMD速龙 处理器将继续为该公司和整个行业创造很多新的记录,其中包括第一款达到历史性的1GHz(1000MHz)主频的处理器,这使得它成为了行业发展历史上最著名的处理器产品之一。AMD速龙 处理器和基于AMD速龙 处理器的系统已经获得了全球很多独立刊物和组织颁发的100多项著名大奖。

  在推出这款创新的产品系列的同时,该公司还具备了足够的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市场对于其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1995年,位于奥斯丁的Fab 25顺利建成。在Fab 25建成之前,AMD已经为在德国德累斯顿建设它的下一个大型生产基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与Motorola的战略性合作让AMD可以开发出基于铜互连、面向未来的处理器技术,从而让AMD成为了第一个能够利用铜互连技术开发兼容Microsoft Windows的处理器的公司。这种共同开发的处理技术将能够帮助AMD在Fab 30稳定地生产大批的AMD速龙 处理器。

  为了寻找新的竞争手段,AMD提出了影响范围的概念。对于改革AMD而言,这些范围指的是兼容IBM计算机的微处理器、网络和通信芯片、可编程逻辑设备和高性能内存。此外,该公司的持久生命力还来自于它在亚微米处理技术开发方面取得的成功。这种技术将可以满足该公司在下一个世纪的生产需求。

  在AMD创立25周年时,AMD已经动用了它所拥有的所有优势来实现这些目标。目前,AMD在它所参与的所有市场中都名列第一或者第二,其中包括Microsoft Windows? 兼容市场。该公司在这方面已经成功地克服了法律障碍,可以生产自行开发的、被广泛采用的Am386 和 Am486 微处理器。AMD已经成为闪存、EPROM、网络、电信和可编程逻辑芯片的重要供应商,而且正在致力于建立另外一个专门生产亚微米设备的大批量生产基地。在过去三年中,该公司获得了创纪录的销售额和运营收入。

  通过提供针对双运行闪存设备的行业标准,AMD继续保持着它在闪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闪存已经成为推动当时的技术繁荣的众多技术的重要组件。手提电话和互联网加大了市场对于闪存的需求,而且它的应用正在变得日益普遍。AMD范围广泛的闪存设备产品线当时已经能够满足手提电话、汽车导航系统、互联网设备、有线电视机顶盒、有线电缆调制解调器和很多其他应用的内存要求。

  通过多种可以为客户提供显着竞争优势的闪存和微处理器产品,能稳定生产大量产品、业界领先的全球性生产基地,以及面向未来、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制造计划,AMD得以在成功地渡过一个繁荣时期之后,顺利地进入新世纪。

  根据双方交易条款,AMD以42亿美元现金和5700万股AMD普通股收购截止2006年7月21日发行的ATI公司全部的普通股,通过此次并购, AMD在处理器领域的领先技术将与ATI公司在图形处理、芯片组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优势完美结合,AMD将于2007年推出以客户为导向的技术平台,满足客户开发差异化解决方案的需求。

  1993年,在年营业额突破2.3亿加元后,ATI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之后由于股灾,ATI一度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在Mach64诞生后,由其带来的成功,ATI所有的麻烦都迎刃而解。ATI开始成立了自己的3D部门,这为后来的ATI奠定了基础

  。这块显卡是计算机图形发展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Mach64所使用的Graphics Xpression 和Graphics Pro Turbo技术能够支持YUV到RGB的色彩空间转换,使得PC获得了MPEG的视频加速能力。

  1995年诞生Mach64-VT版本。其完全将CPU解压的负担承担了起来,由于VT版本的Mach64提供了对视频中的X轴和Y轴的过滤得能力,所以对分辨率为320x240的视频图像重新调整大小至1024x768时也不会出现因为放大所产生的任何马赛克。

  。4千5百万像素填充率,VQ的材质压缩功能,每秒能够生成1百20万的三角形,8MBSGRAM或者16MBWRAM的高速显存,这些数字给了当时3D图形芯片的王者Voodoo以很大压力。

  1997年,在2D时代非常强大的Tseng Labs公司被ATI收购,40名经验丰富的显卡工程师加入了ATI的开发团队。

  1999年4月ATI发布了Rage系列的最后产品Rage 128 Pro

  。各项异性过滤,优化的多边形设置引擎,以及更高的时钟频率,使得Rage 128 Pro成了99年QuakeCon比赛的官方指定显卡,更高端的RAGE Fury Pro更是加入了Rage Theater提高了显卡的视频性能。

  1999年,ATI采用AFR技术将两块Rage 128 Pro芯片管理起来,共同参与3D运算,这就是拥有两颗显示芯片的显卡RAGE Fury MAXX,曙光女神。RAGE Fury MAXX成为单卡双芯的始祖,并且也对今后的双卡或多卡并联技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提供了对DDR-RAM的支持,节省带宽的HyperZ技术,完整地T&L 硬件支持,Dot3,环境贴图和凹凸贴图,采用2管线个材质贴图单元(TMU)的独特硬件架构。由于架构过于特殊,第三个贴图单元直到Radeon256退市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程序支持它。Radeon256的渲染管线非常强大,甚至可以进行可编程的着色计算。

  。R200完整的支持了微软的DX8.1及SM1.4,使用RIP映射来进行各项异性过滤,新的HyperZII技术更节省了带宽,先进的Video Immersion II技术加上双头显示提供了优质的视频服务,TRUFORM技术圆滑了三角形的棱角,使得画面更平滑,质量更好更精确地全屏抗锯齿美化了。

  2002年2月,ATI从R200向R300转变的过程中收购了ArtX公司,并将其设计的“Flipper”卖给了任天堂作为其游戏机“GameCube”的显示芯片。尽管耗资4亿,但这次并购可以说是ATI最划算的一笔买卖,给ATI带来的最大帮助就是带来了一个技术高超且成熟稳定的技术团队,帮助ATI完成了R300的设计,为R300的辉煌作了铺垫。

  。ATI对未来豪赌了一把,将宝完全押在了微软的DX9上。R300采用了新的工艺使得晶体管数目加倍却能拥有极高的频率,其硬件架构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像素渲染管线条渲染管线高级交叉内存控制器带来了256位的总线个高级定点着色单元每个单元能够同时进行一次矢量和一次标量运算。更高级的SSAA和MSAA抗锯齿模式引入,最高16X的各向异性过滤性能,完整支持DX9的硬件规范,具有超长指令集和超长常数寄存器,DX9规定的MRT和24位浮点精度的完整支持等等。R300成为了当时性能最强技术最先进的显示芯片。在与对手当时的旗舰GF4ti4600的比较中,R300性能超出了15~20%,而AA与AF打开后,优势更是扩大到了40%~100%。NVIDIA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而赶忙推出的NV30因为错误估计了DX9游戏大潮到来的时机,仍然采用了保守的4x2架构,尽管引入了相当多的新特性,却完全没有发挥的机会,在R300和DX9游戏面前节节败退,只有在以往的强项OpenGL游戏中才稍稍挽回了一点面子。

  2003年2月,ATI推出超频版R300,命名为R350与R360,在市场上仍然获得了成功。

  。ATI的新一代显示芯片R420架构上和R300非常类似。两倍的R300像素渲染资源,16条像素渲染管线个光栅处理器,增加了PS指令的长度,加强了F-Buffer的管理,支持PCI-E 16X。而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命名为3Dc的Normal Mapping压缩技术,使用RGB或者RGBA格式将法线的程度而不会造成大量画面信息的丢失。ATI坚称还不到更新到SM3.0的时机,所以R420所支持的只是SM2.0+的技术规格。而仿照NVIDIA 双卡并联SLI技术的CF交火,在初始不成熟的驱动下,双卡并联在游戏中获得的性能提升并不是太多。

  。与R420一样只有16条渲染管线,在采用极线个线程,先进的线程管理机制使得每条渲染管线的顶点着色单元,动态流控指令得到了支持,采用R2VB的方式绕过了SM3.0对VTF的规定;采用了256位的环形总线尽管增加了内存的延时,却灵活了数据的调度;支持FP32及HDR+AA;而先进的Avivo技术使得ATI产品的视频质量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ATI认为未来游戏将会对Shader的要求更高,所以像素着色单元与TMU的比值应该更大。于是R580采用了48个3D+1D像素着色单元,却使用了与R520相同的16TMU。这种奇特的3:1架构被证明在如极品飞车10和上古卷轴4等PS资源吃紧的新游戏中能够获得比传统的1:1架构更为优秀的表现。先进的软阴影过滤技术Fetch4则让R580对阴影的处理更有效率。

  2006年7月24日,AMD正式宣布以总值54亿美元的现金与并购ATI.

  10月25日,AMD宣布,对ATI的并购已经完成,ATI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已经成为了历史。AMD公司也成为PC发展史上第一家可以同时提供CPU,GPU以及芯片组的公司,这在PC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继承了ATI重视视频播放能力的传统,R600系列的所有产品都具有内置的5.1声道的音频芯片,将音频与视频信号通过HDMI接口输送出去,R600与G80一样,都属于完整支持DX10的硬件设计。64个US共320SP,浮点运算能力达到了475GFLOPS,大大超过了G80 345GFLOPS的水平。512位回环总线为芯片提供了更大的显示带宽。采用了新的UVD视频方案,支持对VC-1与AVC/H.264的硬件解码。对Vista的HDMI音视频输出完整支持,通过DVI——HDMI的转接口能够同时输出5.1环绕立体声的音频和HDTV的视频信号。

  。SIMD阵列扩充为10组,是原来的RV670的2.5倍,流处理器数量也由320个增加到800个。而且每组SIMD还绑定了专属的缓存及纹理单元,寄存器的容量也有所增加,纹理单元相应增加到10组,总数达到40个。此外,RV770的全屏抗锯齿能力大幅增强。RV770还是保持4组后处理单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6个ROPs(光栅单元),但AMD重新设计了光栅单元的内部结构,改善了之前较弱的AA反锯齿性能。R00/670每组后处理单元内部包括了8个Z模板采样,而RV770则提高到16个,因此它的多重采样(MSAA)速度几乎可以达到以前的2倍。当然,RV770的反锯齿算法最终还是要由Shader来处理,而RV770的800个流处理器正好可以派上用场,最终抗锯齿性能有不小的提升。RV770可以依靠800的流处理器的处理能力轻松突破1TFlop的浮点运算能力。成为第一款成功达到1TFlop的GPU核心,这是显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并且内建第二代UVD视频解码引擎。相对于第一代UVD技术而言,主要在以下有所改进。1.更好地支持超高码率的视频编码与播放。2.支持2160P及更高分辨率视频编码。3.支持多流解码,即可同时解码多部高清影片,比NVIDIA在GTX280上实现的双流解码更强大。4.继续内置高清音频模块并可以通过HDMI接口输出7.1声道的AC3和DTS编码音频流。在制程方面,AMD(ATI)公司在业界率先采用55nm制造工艺的GPU核心,使晶圆成本得以降低,以控制成本,同时,55nm制程的热功耗设计比此前的显卡更出色,可以有效的降低发热量和提高超频能力。最后要说的是,RV770支持DirectX 10.1。DX10.1改善了Shader资源存取功能,在进行多样本反锯齿时间少了性能损失。它还能够提高新游戏的阴影过滤效率,进一步提高光影效果。此外DX10.1还支持32位浮点过滤,能够提高渲染精度,改善HDR画质。

  据称,Fusion并非单颗处理器的代号,而是一系列CPU/GPU整合平台的总称。AMD声称要“不断提供更佳的性能功耗比,远胜如今的单纯CPU架构”,不过,AMD并没有将这些整合处理器描述为高性能图形方案,而是表示将为用户带来“最佳体验”。

  Fusion的推出时间预计为2008年底或2009年初。AMD称,Fusion不会局限在高端领域,而是会推广到各个层次,广泛用于台式机、笔记本、工作站、服务器、消费电子产品、新兴市场产品等等。

  据悉,整合GPU的Fusion并不排斥独立显卡,而且还可以搭配物理加速卡,以满足高端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AMD并未透露过多技术细节,但很显然,AMD在Fusion上的点子很多,如提供性价比更高的CPU/GPU一体化整合平台、充分挖掘GPU的浮点性能等。

  2008年9月18日,加州桑尼维尔讯 —2008年9月18日, AMD(NYSE:AMD)宣布启动一项名为“The Future is Fusion”的企业品牌推广计划。AMD这一计划旨在以独特方式结合其先进技术、与计算机生产商的密切合作关系和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为用户提供激动人心的下一代功能和体验——无论是在工作中,在家中还是在游戏中。

  正确答案是超威。根据英文单词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应该翻译成超微才是正确的,然而由于商标冲突的关系,AMD最后选择了超威作为自己在大陆方面的中文名。然而港台地区依然以“超微”来翻译AMD的。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