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人口规模和潜力相似,但在过去40多年的发展截然不同。中国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印度的数倍,因此,印度政府大力宣传印度制造业,力求在供应链方面取代中国。而随着中印竞争的日益激烈,印智库意识到,印度想成为一个电子制造业中心,可能需要“有时敌对的”邻国的支持。美国《华尔街日报》在11月15日的一篇报道中就提出了上述观点。
据环球时报援引美国《华尔街日报》消息,11月早些时候,印度智库国家应用经济研究委员会为行业机构印度工业联合会编写的报告建议,如果印度想达成国家的远大目标,即到2026年3月建立起一个3000亿美元的产业,就应放宽允许中国的规定。
印度有关部门2020年规定,来自与印度有陆地边界国家的外国直接必须事先得到政府批准。过去一年来,印度还以逃税为由打击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但印度行业机构收到的最新建议凸显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
过去20年,电子制造商在中国建立了强劲的供应链。规模化生产电子元件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可能很难被印度本土制造商复制,特别是印度仍受到资源限制。印度从事大规模电子元件制造的大型企业很少。数据显示,印度智能手机生态系统中本地采购的元器件约占14%-15%,其余都是进口,其中约4/5进口自中国。
过去几年印度取得巨大进步。随着中美关系冷淡,以及疫情暴露集中供应链的风险,印度找到成功的方法。文章紧接着分析包括4点:政府激励措施、廉价劳动力供应、大量英语人才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不过文章也承认,印度在大规模生产高价值部件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接着指出,如果印度想与中国和越南竞争,一个健全的零部件生态系统将是电子制造业的核心。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紧张可能会阻碍印度成为一支全球电子制造业劲旅。目前印度电子制造业仍以手机组装为主。这可能是一个值得权衡的选择。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